陈春林老师《梅花心易》3梅花易数心易学习word资料.doc
陈春林老师《梅花心易》3梅花易数心易学习word资料.doc
下载地址:https://www.5shubook.com/p-8383.html
手机地址:https://m.5shubook.com/p-8383.html
MIP地址:https://mip.5shubook.com/p-8383.html
陈春林易学研究工作室 第二章 解密易经 一、易更三圣 “易更三圣”,是说我们的祖先伏羲氏开始画八卦、周文王演绎八卦、孔子发挥易学的精义,这是讲易的作者。 1.伏羲氏观天文,察地理,悬象以告,创悟八卦。 伏羲氏是公元前二十七世纪左右以畜牧为主的原始社会时期的传说人物,也是中华民族心智的先启者,是人类从原始状态步入文明时代的探路人。相传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感受最深的是天地的广大、四季的变化、日月的交替等自然现象,于是用八个符号乾卦、坤卦、坎卦、离卦、巽卦、震卦、艮卦、兑卦分别代表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始有八卦,进行占卜吉凶,希望得到神意的显示,正是这种对世界的初步认识和把握方式,孕育着中国哲学的萌芽,奠定了中国乃至东方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也是后来周易的思想基础。周易系辞下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2、周文王牢狱演八卦,配卦辞和爻辞。 到了殷商末期,大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左右,西侯姬昌被殷纣囚禁在羑里的时候,将八卦中的各卦相互重叠包括本身的重叠演化而成六十四卦,这就是司马迁所说的“西伯囚羑里,演周易”。西伯,即即后来的周文王。据传,82岁的姬昌被关进监狱,其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当时,姬昌要思考的事情太多,可只有一个问题最紧迫,那就是思考自己的命运。也许就在这时,他想起了伏羲的八卦,想起了八卦中的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他于是依此琢磨,开始了自己的发现和创造。他从自然界选取了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物,作为万物生成的根源;他把世上千变万化纷纭复杂的事物,抽象为阴阳两个基本范畴;他把“刚柔相对,变在其中”,作为自己对世事和人生的基本看法;他将八卦演绎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姬昌在弹丸之地,踱步默想,倒床暗思,总结古人的生活经验,回想古代的历史故事,把它们作为自己卦辞和爻辞的内容整整7年时间。在两千多个日夜里,文王就用监狱地上长的蓍草作为工具,把自己所欲表达的东西寓寄在卦辞和爻辞上,如何立志,如何心怀天下,如何为人处事,如何交友,如何走出逆境,如何治理国事,如何居安思危,如何对待婚姻、家事时而借喻,时而象征,时而真发感叹,时而暗指影射。如果说“卦辞”是每一卦即每一种情况的总述的话,那么“爻辞”就是每一卦即每一种情况的具体变化。总述加上六种情态的分述,便是卦辞和六个爻辞。六十四卦,计有六十四条卦辞和三百八十四条爻辞,总计四百四十八条。多少个日日夜夜,他将人生哲理、世间情态,尽收其中,终于一部披着占筮外衣的著述问世了。 3.孔子晚年读易,写了十篇心得报告十翼。 不过周易名传天下,功在孔子。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说卦、文言。”帛书易传对孔子晚年研易的过程有生动的描述“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囊。”孔子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大圣人,曾经提出过人生的五大里程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孔子感慨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这就是孔子读易“韦编三绝“的故事。这就是说,孔子在年轻时代没有读过易,或者连听说过都没有,或者听说边,他误以为易是一部占筮的书,所以不甚重视,便没有去读它。直到晚年,孔子才翻阅易。这一翻阅不要紧,他发现这并不是什么占筮的书,而是阐述人生哲理的一部妙书。感叹之余,孔子为易写下了评论和注释,也有可能孔子对周易也进行了增删和改写,或者是孔门后学按孔子的传授汇集成册,这就是解释说明周易经部分的最早、最具权威性的“十翼”。有了“十翼”,周易才能据文字通释,所以才说“易更(历)三圣”。 连山易(夏朝)、归藏易(商朝)和周易(周朝),前两者已经失传,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周易。“易更三圣”就是说,周易在不断发展和沿革中,先后有伏羲氏、周文王和孔子进行提炼和升华。其实,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在周易的发展中,功不可没,他就是周文王的儿子周公,因此,准确地说,是“易更四圣”。我们通常说的周易,是不准确的,定义为易学,才更加符合实际。 2 MIP地址河北省井陉县职教中心家属院2单元101室;邮编050300;联系电话13966665200;邮箱
下载地址:https://www.5shubook.com/p-8383.html
手机地址:https://m.5shubook.com/p-8383.html
MIP地址:https://mip.5shubook.com/p-8383.html
陈春林易学研究工作室 第二章 解密易经 一、易更三圣 “易更三圣”,是说我们的祖先伏羲氏开始画八卦、周文王演绎八卦、孔子发挥易学的精义,这是讲易的作者。 1.伏羲氏观天文,察地理,悬象以告,创悟八卦。 伏羲氏是公元前二十七世纪左右以畜牧为主的原始社会时期的传说人物,也是中华民族心智的先启者,是人类从原始状态步入文明时代的探路人。相传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感受最深的是天地的广大、四季的变化、日月的交替等自然现象,于是用八个符号乾卦、坤卦、坎卦、离卦、巽卦、震卦、艮卦、兑卦分别代表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始有八卦,进行占卜吉凶,希望得到神意的显示,正是这种对世界的初步认识和把握方式,孕育着中国哲学的萌芽,奠定了中国乃至东方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也是后来周易的思想基础。周易系辞下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2、周文王牢狱演八卦,配卦辞和爻辞。 到了殷商末期,大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左右,西侯姬昌被殷纣囚禁在羑里的时候,将八卦中的各卦相互重叠包括本身的重叠演化而成六十四卦,这就是司马迁所说的“西伯囚羑里,演周易”。西伯,即即后来的周文王。据传,82岁的姬昌被关进监狱,其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当时,姬昌要思考的事情太多,可只有一个问题最紧迫,那就是思考自己的命运。也许就在这时,他想起了伏羲的八卦,想起了八卦中的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他于是依此琢磨,开始了自己的发现和创造。他从自然界选取了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物,作为万物生成的根源;他把世上千变万化纷纭复杂的事物,抽象为阴阳两个基本范畴;他把“刚柔相对,变在其中”,作为自己对世事和人生的基本看法;他将八卦演绎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姬昌在弹丸之地,踱步默想,倒床暗思,总结古人的生活经验,回想古代的历史故事,把它们作为自己卦辞和爻辞的内容整整7年时间。在两千多个日夜里,文王就用监狱地上长的蓍草作为工具,把自己所欲表达的东西寓寄在卦辞和爻辞上,如何立志,如何心怀天下,如何为人处事,如何交友,如何走出逆境,如何治理国事,如何居安思危,如何对待婚姻、家事时而借喻,时而象征,时而真发感叹,时而暗指影射。如果说“卦辞”是每一卦即每一种情况的总述的话,那么“爻辞”就是每一卦即每一种情况的具体变化。总述加上六种情态的分述,便是卦辞和六个爻辞。六十四卦,计有六十四条卦辞和三百八十四条爻辞,总计四百四十八条。多少个日日夜夜,他将人生哲理、世间情态,尽收其中,终于一部披着占筮外衣的著述问世了。 3.孔子晚年读易,写了十篇心得报告十翼。 不过周易名传天下,功在孔子。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说卦、文言。”帛书易传对孔子晚年研易的过程有生动的描述“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囊。”孔子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大圣人,曾经提出过人生的五大里程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孔子感慨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这就是孔子读易“韦编三绝“的故事。这就是说,孔子在年轻时代没有读过易,或者连听说过都没有,或者听说边,他误以为易是一部占筮的书,所以不甚重视,便没有去读它。直到晚年,孔子才翻阅易。这一翻阅不要紧,他发现这并不是什么占筮的书,而是阐述人生哲理的一部妙书。感叹之余,孔子为易写下了评论和注释,也有可能孔子对周易也进行了增删和改写,或者是孔门后学按孔子的传授汇集成册,这就是解释说明周易经部分的最早、最具权威性的“十翼”。有了“十翼”,周易才能据文字通释,所以才说“易更(历)三圣”。 连山易(夏朝)、归藏易(商朝)和周易(周朝),前两者已经失传,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周易。“易更三圣”就是说,周易在不断发展和沿革中,先后有伏羲氏、周文王和孔子进行提炼和升华。其实,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在周易的发展中,功不可没,他就是周文王的儿子周公,因此,准确地说,是“易更四圣”。我们通常说的周易,是不准确的,定义为易学,才更加符合实际。 2 MIP地址河北省井陉县职教中心家属院2单元101室;邮编050300;联系电话13966665200;邮箱